不沉的方舟
一味鼓勵綠色採購,不要求建設減量、設備減量、裝潢減量的綠建築迷思,
終將會像鐵達尼號郵輪般沉入大海。
最近看了一部極富教育意義的印度寶萊塢電影「三個傻瓜」。片中對於教育體制的省思和反諷,教育真正的本質為何,有通透的見解,看了令人有笑有淚,尤其在升學主義一樣激烈沉重,家長們同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台灣,更是不覺使人咀嚼再三,深感於我心有戚戚焉!
有如「三個傻瓜」寓意一般,為著匡正大眾對綠建築的迷思,林憲德教授在「綠色魔法學校」ㄧ書中提出了「平價」綠建築的概念,以及什麼是真正綠建築的精神。林教授在這本書裡自嘲的提到自己的團隊是ㄧ群「建築傻瓜兵團」,編織著拯救地球的美夢;是ㄧ種使命感吧?我想。這種傻勁,也的確教人動容。他所召集的這群「阿甘」,來自學術界與實業界,立志以個人的專才,跨領域的合作,合力打造一個「零碳綠建築」,這是ㄧ個真正將綠建築落實的案例,也是立在世人面前的一個模範樣本。
從前我以為依照歐美人士所訂的標準就是真正的綠建築,那才是範例。可是我錯了,而且錯的離譜!綠建築乃是因地制宜的,因著氣候的不同,有不同的工法和低碳節能的設備。相對的,他國的綠建築認證也並不適用於我國。慶幸我國早在1999年就獨自發展了自己的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,是亞洲第一個,也是全球第四個上路的系統。
定意要把這座「綠色魔法學校」要蓋的又酷、又美、引人注意,要便宜、自然、本土技術工法,要讓大家耳目ㄧ新,還要教育大眾這樣的綠建築並非遙不可及,你我都可以落實,林教授說實在壓力很大,但是「綠建築」並非遙不可及的理論,它是生活中的靈感,並非媒體所說的高科技設備。他批評不該將綠建築視為商機,或是當成太陽能晶片與綠色產品的拼裝車,為了商業利益,對綠色科技違反環保事實,報喜不報憂,嚴重誤導了綠建築的真諦。語重心長,令人感到愛之深、責之切!
事實上我們都被假的「綠建築」騙了!真正的「綠建築」應該是「平價」、「無華」、「儉樸」、「重複使用」和「減少管理」的。林教授堅持使用便宜又低科技的技術,徹底的釜底抽薪,源頭減量。此舉讓我心對綠建築嚮往不已,不是有錢人才能擁有綠建築,也不是擁有科技長才的人才能設計綠建築,只要有心,你我都可以做到。我想觀念的改變,的確有助於「綠建築」的普及化。
這座依據聖經中諾亞方舟精神所造的「綠色魔法學校」是注重細節的!細節小到考慮廁所的牆面、百葉門窗、可換氣的窗框等,可以說無微不至。另外,零排放的生態水循環;空調設備要減量,以舒適節能為主(去除不良因子等);省電燈泡並不省電(我們又被騙了),照明設備要抑制超量設計(避免不必要又無效率的照明);少用大玻璃(耗能),多用遮陽;多開窗戶吹吊扇(空調節能),徹底通風減少空調(多設通風口);為了減少碳排放量,使用比水泥結構強度高1.4倍的中鋼公司捐獻的工廠廢棄物高爐水泥作為混凝土(廢物利用),不使用高污染的磁磚,改用隔熱外牆塗料,電器設備和牆面塗料也都有綠建材標章,可以說是100%綠色建材,以減少室內空污,此外更考慮了生物的多樣性。65%節能而且完全不排碳,從建築方法、建築觀念到建築材料都是創新,用的建材都是平價國產品,減少碳足跡以救地球。
很多建物都標榜是綠建築,但畢竟「綠建築」並不是趕時髦,每個細節環環相扣,真正用心明白它的意義,確實發揮創意去執行,不是喊喊口號,做做樣子,迷信的使用昂貴又低效率的高科技產品就好了。我們只有一個地球,建築業又是ㄧ個極度高耗能、高污染的產業,真心的期盼,有朝一日,綠建築成為我們國民的一種義務,讓我們用真愛來救地球吧!
閱讀這本書,更正了我許多有關綠建築的不恰當觀念,或許我該到成大綠色魔法學校實地去參觀一下,讓現場的體驗,感動我的每一條神經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